北京医院扁平疣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读陈毅元帅写的《赣南游击词》,记忆最深刻的一段是: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诗中描述的是年秋,中央苏区和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利后,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而悲壮的漫漫征程,踏上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牵制和消灭敌人,策应主力红军长征,当时组织决定留守一支队伍在当地打游击。

这支留守红军游击队,这支留守部队艰难不比长征的红军处境好,首先面对数十倍的敌人大规模的“搜剿”,为了保存实力,只好躲避到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其次敌人进行封锁,阻断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游击队经常处于缺衣断粮的境况,大家只好用野菜充饥。有时,没有锅做饭,大家就地取材,从山上取来一截竹筒,捅开竹节,装进米和水,用泥巴封住两头,横放在火堆中,等到竹筒将要燃着时,劈开竹筒就是熟饭。

红军游击队资源短缺,居无定所、条件艰苦,历经枪林弹雨,浴血奋战,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当然,活跃在粤赣边陈毅等领导的这支队伍,历经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锻炼出一支坚不可摧的抗日武装,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同样,在湖北、湖南、江西交界处湘鄂赣边苏区,同样留守着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红军第十六师,这支队伍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介绍曾经担任少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红16师政委,领导领导坚持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国少将刘玉堂与他弟弟刘兰启的故事。

刘玉堂,原名刘金启,江西兴国长岗乡合富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他少年时学过木匠,他天性憨厚、坚强勇敢。此时,老家来了红军,他报名参加,由于工作积极,作战勇敢,他很快就晋升为少共兴国、会昌、宁都县委书记,江西省少先队队长,少共湘鄂赣省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主力红军长征时,由于他地方工作成绩突出,奉命留守湘鄂赣苏区开展武装斗争。

此时,红军要扩大队伍,作为重要干部的刘玉堂回到家乡,村里很多人都参加了红军,大家都高唱着:我们是模范师,坚决地、勇敢地武装上前线,做一名英勇无敌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威武雄壮地开赴反“围剿”前线。其中,刘玉堂的弟弟刘兰启也跟着哥哥参加了红军队伍。

没有跟着哥哥参加红军之前,刘兰启只是一名懵懂少年,是村里儿童团的一名领导,承担着巩固红色政权、宣传新风俗、宣传革命道理、做红军的后备军等重要任务。具体工作是放哨、查烟赌、破除迷信,我们的武器主要是木枪,也有几支梭镖。除了上课外,我们还要定期下操训练。我最喜欢上唱歌课,在课堂上我学会了很多歌,经常选去慰问演出。”

采访他的时候,刘兰启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年儿童团的歌谣:“哎呀嘞,赤卫军,少先队,快快拿起枪,加入少共国际师,勇敢武装向前进。我们是工农的儿子,我们是工农革命军,高举我们的红旗打冲锋,杀敌人,有决心。”儿童团宣传少共中央局“创建万红军”的号召。

采访刘兰启的情形

刘兰启跟着哥哥当红军后,先是担任担任勤务兵后转为通信员,刘兰启说:“二哥当时配有一匹马,行军时可驮行李。但在一次摸黑过深山时,我没有牵牢缰绳,马失足掉下沟涧摔死了。之后,我只能肩挑行李行军。年11月,主力红军长征一个多月后,湘鄂赣省委在平江黄金洞召开会议后,玉堂哥改任组织部长。”队伍跟随着红十六师参加战斗。

刚开始红十六师很强大,在通山、崇阳、修水、平江等地,一举摧毁国敌军在湘鄂赣游击区边界构筑的碉堡封锁线,向鄂东南行动。此时,敌人恼羞成怒,调集数十个团的重兵分布湘鄂赣,“进剿”以平江虹桥为中心的游击区,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决定突围转移,从此队伍便进入扼湘鄂赣三省要冲,锯岭驰原,历为兵家必争要地的麦市一带。

当时,由于红十六师与长征的中央红军失去了联系,难以从大局上掌握国民党军的调动情况;同时白区工作又没有得到恢复,难以获得确切的敌之情报;加上战略思想没有转变到游击战上来,仍继续把游击区各地的一些小游击队升级或编入到红16师中来,使红军失去了耳目,对敌人的大举“清剿”全然不知,当敌人逐步逼近之时,合围计划已接近完成,在红军活动的四周构筑了大量碉堡,大小道路要道关口设有防御工事和障碍物,建立了一个大包围圈和三道封锁线,大包围圈内又有许多小包围圈,形成层层包围、连环包围的态势。这个包围圈逐步向湘鄂赣机关及红16师困在层层包围之中而置于死地。一时,湘鄂赣边游击区又一次走到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面对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此时,处在深山之中的红军队伍条件非常艰苦,断粮断盐断药,缺衣少食,还没有弹药。一身破衣干了湿,湿了干。刘兰启一直跟着哥哥刘玉堂,那一年刚好过年,大年三十除夕那一天,他们转移到一座大山上,领导说大家辛苦了一年,就座在一起吃个年夜饭吧,便在山上找了一个“香菇客”丢弃的草棚,几位领导和勤务兵们围在一起就要吃年夜饭。

一听到吃年夜饭,当年只有十多岁的刘兰启正长身体,好几个月不知肉味的他,非常高兴,心想这肯定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本来想在过年的时候憋足劲吃上一顿鸡鸭鱼肉,解解馋,正咽着口水,来到大家坐着铺开一块布当餐桌的地方时,只见只端上来一道菜:蕃薯丝煮野菜。动筷子一吃,没有盐没有味,难以下咽。

此时,心里万分失望的刘兰启小声对哥哥发牢骚说:“哥,今天叫花子都有年饭吃,我们当红军,却要吃这样的猪食。”当政委的刘玉堂瞪他一眼,训斥道:“乱说话,你扰乱军心!以后再敢这样说话,我就枪毙你。”吓得他赶紧承认错误,作了检讨。

这一顿年夜饭吃过之后,刘兰启从此不再在领导的身边了,被哥哥调到一线部队,紧接着,整个部队进入一次最危险的突围,尽管我英勇的红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勇敢杀敌,然而,由于敌人过分强大,最后队伍被打散,作为政委的刘玉堂在大家的顽强战斗下,终于率领部分人马总算顺利地跳出了包围圈。

随后不久全面抗战爆发,刘玉堂作为湘鄂赣省红军和平谈判代表,前往武汉等地举行谈判,并但任湘赣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将队伍改编新四军第一团奔赴抗战前线。解放战争时任独立团团长、大队政委、运输部长等职务,由于他工作突出,建国后授予少将军衔。

刘兰启在跟随部队的突围过程中,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他转移到一个山坳时,被大队的敌人发现了,通过激烈的战斗,队伍被打散,在战斗过程中他不幸负伤,他跟着几位战友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离开虎穴又入狼窝,竟然跑到敌人的指挥部去了,最后被敌人抓住,后来敌人一看他小小年纪的确不象什么当官的,罚他们做了一阵苦工,押解回了原籍。便回到老家乡下安心地种田,由于后来老家成了白区,自此,刘兰启和哥哥刘玉堂也从来没有联系过,他也因此成了失散老红军。

直到全国解放几年后,刘兰启才知道哥哥当了将军,他非常高兴,便来到武汉找到哥哥,刘玉堂一见到他惊讶地抱着他说:“小弟,你还活着!我以为你在游击战争中那次突围牺牲了呢。”刘兰启向哥哥介绍了自己脱险的情况,随后说,现在你当了这么大的官,又是和平年代条件好了,没有什么危险啦,就照样安排我当你的勤务兵吧。

此时,哥哥刘玉堂说,此一时彼一时,况且你红军时期有勤务兵都当不好,你赶紧回家参加土地改革,好好搞生产。显然是对他当勤务兵时那艰苦的除夕年夜饭发牢骚的事情记忆犹新。刘兰启于是回到家乡务农一辈子,有家有空的时候,经常唱着红军时期的歌曲,到县城将军广场抚摸哥哥的雕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