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26日电(记者许晓青沈洋)不到20岁的华晓春,离开大山里的家乡——千年古城江西会昌已是第二个年头。他到繁华的国际都市上海“见了大世面”,在位于徐家汇的“上剧场”学戏剧舞台技术。“跟着赖老师,我们放心。”他的父母说。今年7月,赖声川再访江西老家,与老乡交流乡愁。(摄影:凤章)年,闻名华人世界的台湾戏剧家赖声川回到祖籍江西省会昌县,这是他在改革开放后第二次回到父亲出生的地方。相比年的第一次,会昌的经济发展加速,但赖声川一直在思考,“乡村的茁壮,要增加文化的力量”。就在这一年,赖声川开始了一项与戏剧、与剧场有关的“试验”,他计划每年夏季带一部戏剧回家乡,演给父老乡亲看,特别是演给当地青年看。“戏剧或许可以改变乡村,通过内生的、文化的力量,去实现乡村振兴。”会昌县距离江西省会南昌市四五小时火车车程,地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汇处。这里是革命老区,民风淳朴。在赖声川和华晓春这样的隔代人眼里,这里虽然有点小,但是却有“属于自己的乡愁”。“赶赖公庙会,看声川大戏。”如今已成了每年夏季会昌县城里家家户户议论的热点之一。在会昌,“赖”是大姓。“赖公庙会”原来就是传统市集,年的夏天,赖声川带着他的表演工作坊到县里的采茶歌舞剧院开演第一部话剧《十三角关系》,一年一部逐步形成了这座县城新的文化习俗。那年夏天,台下的观众里就有懵懵懂懂的华晓春,他是会昌城里赖声川戏剧的第一批“在地观众”。上海的赖声川专属剧场“上剧场”把话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推介到江西,将于8月在会昌县演出。(摄影:凤章)第二年夏天,依然在读中专汽车维修专业的华晓春,又去看了“赖公新戏”,这一回是《暗恋桃花源》。年春,华晓春得知上海的赖声川专属剧场“上剧场”招收培训生,他立即报了名,希望能当一名舞台技术工人。“虽然是‘零基础’,但因为喜欢,一点儿不觉得累!”他说。“上剧场”运营负责人、赖声川妻子丁乃竺,与丈夫一起合计着文化“反哺”会昌的各种办法。比如,尝试教会当地年轻人一门舞台技术,开阔他们的视野和就业门路。年起,“上剧场”开始培训会昌籍的青年员工,首批招募近2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通过到“上剧场”实习改变了命运,其中一部分被签约留用,如华晓春等,还有一些被推荐到合适的机构和团体就业。他们都靠手艺吃饭,从事的工种包括布景师、灯光师、音响师等。与华晓春同一年来到“上剧场”的朱忱年龄大一些,早前她从会昌考学到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毕业后本打算回乡求职。各种机缘巧合,朱忱应聘了“上剧场”,成为一名音响助理。不到两年,朱忱和华晓春都能在舞台这个行当上独当一面了,朱忱在表演工作坊音乐剧《恋恋香格里拉》里负责音效,而在“上剧场”技术部舞台组的华晓春已经参与了《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等大戏的舞台工作。如今他们不仅在上海演出,还到全国各地巡演,华晓春在年夏季就跟着团队回到家乡会昌演出,当时的剧目是《爱朦胧,人朦胧》。“我觉得特骄傲,爸妈和很多亲戚都坐在观众席上,而我在场灯暗下的时候,迅速上台搬动布景和道具,我就好像是舞台上的‘小精灵’一般。虽然只学到一点皮毛,但我为自己的努力付出感到骄傲。”华晓春说。“都市的游子,总是想回到乡村的。”在赖声川看来,会昌是一片好山好水的地方,华晓春、朱忱这样的孩子,有朝一日也会回到家乡,做更多与文化相关的事。上海“上剧场”招募了多批江西会昌籍青年接受舞台技术培训。图为话剧《如梦之梦》班底,其中就有不少会昌籍工作人员。(上剧场提供)“每年夏天坚持演一部戏,我想带着试验的性质。如果连续做10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艺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一个令人向往的乡镇,应该是富裕的、安逸的、不浮躁的、有文化氛围的。我想让家乡更加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赖声川以戏剧独白式的阐述,描摹着自己的梦想。他和会昌青年的梦想都在继续。未来几年,当地将建起更加完备的文化“一条街”。尽管会昌没有像上海或乌镇那样举办国际戏剧节的条件,但因为戏剧,这座千年古城或许会与外部世界更加融通。就在下月,赖声川经典话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将在会昌登场,延续每年夏季“看声川大戏”的新习俗,这也将进一步拉近上海与江西两地之间舞台演出的“距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72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