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池素莲刘兆春欧阳清

今年以来,会昌县洞头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坚持创新铸形、文化塑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文明新风,走出了一条具有畲乡特色、贴近群众需求的新时代文明之路。年,洞头乡被评为赣州市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洞头畲族村和官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评赣州市四星级实践站。

做实阵地文章文明实践有广度

9月28日,走进会昌县洞头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民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电影……呈现出一幅生活幸福的景象。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洞头乡实行“1+N”模式科学布局,按照因地制宜,便民惠民原则,以老祠堂、学校旧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为主体,将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质“五有”标准全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深入推进站外孝老食堂、朱德旧居、省级非遗畲族摆字龙传习所等功能区融为一体,整合站外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畲乡乐园教育培训基地、畲族文化展馆、科举文化园、市级非遗灰水米粿制作技艺传习所、凤凰广场、畲族文化广场等乡内公共服务资源,形成完整且独具特色的“1+N”阵地体系,擦亮“畲乡乐园教育培训基地”“畲族文化展馆”“科举文化园”“市级非遗灰水米粿制作技艺传习所”等文明实践品牌,服务阵地与服务功能的叠加与融合,让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做强队伍文章文明实践有力度

新时代文明实践“谁来做”?洞头乡深知,主体力量还得志愿者,活动方式为志愿服务。

聚焦群众需求,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近年来,洞头乡采取“规定项目+本土特色项目”模式,培育本土人才,组建志愿服务分队33支,吸纳志愿者余人。组建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由非遗传承人组成骨干力量,培育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摆字龙”、畲族特色“斗笠舞”“竹竿舞”等传统文艺节目;深挖“开笔礼”“拜师礼”等传统文化习俗,大力弘扬优秀本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围绕理论政策宣讲、乡村振兴、文化文艺服务、粮食生产、环境整治、“四城同创”、等活动内容,采取群众“点单”、县级“派单”、实践所(站)“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每月制订实践活动计划,让志愿队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发挥志愿队伍作用。

今年以来,围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活动内容,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余次。热心的志愿者,暖心的志愿活动,发挥出了示范带动和辐射引领效应。

做优活动文章文明实践有温度

今年中秋,洞头乡凤凰广场上,村民舞起“畲族摆字龙”,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拍照,好不热闹。

每逢畲族三月三、端午、中秋、国庆、重阳、丰收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洞头都会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开展非遗民俗展演、小镇村晚、篝火晚会、农民运动会系列文化活动,丰富百姓群众文化生活。今年7月举办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届洞头民俗文化旅游节,吸引省内、外游客余人前往打卡,开启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超8万人次。深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活动,组建畲族少年龙灯队、舞蹈队,积极保护“洞头畲族摆字龙灯、灰水米果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年,洞头畲族摆字龙传承人增加至60人,其中少年传承人22人。

同时,该乡还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选树身边好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畲族婚俗”“开笔礼”“蓝氏畲族祖训”教育为典型示范,移风易俗,持续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劲吹文明新风,凝集精神力量。如今,洞头乡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共性需求和个性服务相结合,交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彩答卷,为实现“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目标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