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为目标,积极探索“五个五”模式,全力推进全域乡村振兴,取得了初步成效。

和君教育小镇十八铺之酿酒铺

会昌县蔬菜大棚

乡村振兴研学基地

小密乡鲜切花基地

庄埠乡寨富村

庄埠乡寨富村庄溪茶场

一是坚持五种理念,超前谋划布局。体现前瞻性。不等上级文件,认真研究国家乡村振兴工作导向,紧密结合本县实际,出台了《会昌县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规划》,积极推动工作抓在前,抓在早。体现创拓性。坚持用新理念新科技培育新农民、培塑新业态,积极打造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综合体。体现成体系性。先后出台了示范户、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带、示范地建设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体系化的方案集成。体现到户性。围绕现代家庭建设,推动每家每户全面进步提升,推动示范户创评、能人大户培塑,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措施结合,发动群众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体现现代性。推动乡村振兴坚持着眼长远发展、长效持久、可复制可推广,探索现代农村治理能力与体系现代化。

二是抓好五个示范,全域同步推进。创评示范户。按照“庭院居室环境好、创业增收生活好、和睦邻家风好、诚实守信品行好、助人为乐美德好”标准要求,在全县农村家庭中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户(现代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影响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丽家园。打造示范点。以产业为核心,每年在全县各乡(镇)评审挑选一批村点进行重点打造,年初步确定了2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点都分布在每个乡(镇),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连成示范线。以点串线,立足山区优美环境,重点建设珠高线、会永线、站洞线、周版线等沿线乡(镇),并在其他非沿线乡(镇)紧密结合实际,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多翼生态腹地。形成示范带。扩线成带,通过重点项目布局和线路的优化,综合推进以白鹅、小密、西江、庄口、珠兰等乡(镇)为板块的北部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带和以麻州、周田、筠门岭等乡(镇)为板块的南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带两个板块同步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示范地。通过以点串线、扩线成带、环带塑体的“点线面体”模式,积极推动形成以厦蓉线及贡江、湘江河谷为主轴的“7”字型乡村振兴示范带和“1个县城、5个重点镇、13个特色乡镇”的全域振兴格局,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

三是针对五种类型,因地制宜发展。景区带动型。在筠门岭镇,依托汉仙岩旅游打造集民宿、特色小吃、购物、旅游的经济一体圈;在小密乡,充分发挥其土壤富硒和交通便利的优势,立足原有产业基础,建设“独好会昌”富硒产业园小密硒谷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就业或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益。城郊创拓型。在麻州镇,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形成集户外运动、观光科普、田园采摘、亲子体验等为一体的“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城郊游特色农旅产业链;在珠兰乡,依托离会昌县城车程不足10分钟的区位优势,以“两万五千”(万亩脐橙、万亩富硒稻、千亩大棚蔬菜、千亩富硒澳洲龙虾、千头肉牛、千亩烟叶、千亩有机油茶)基地为基础,建设金色田园综合体。产业带动型。在周田镇下营村、秧排村,依托蔬菜产业和老九二盐矿,打造三产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和九二老盐矿“盐文化”综合体;在白鹅乡,依托和君教育小镇,梓坑家园户群众借助小镇发展民宿旅游业,在梓坑家园兴办起以豆腐、酿酒、茶馆、米粿、珍珠粉等为特色主题的“文家乐”民宿,打造了“十八铺”特色风情景点,既配套完善了小镇的旅游服务功能,又让村民从经营中直接获益。山区生态型。在庄埠乡寨富村,依托庄溪茶场,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二位一体”发展新模式,建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为建设主体,返乡青年创客、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创意型田园综体。其他类型。在其他乡村,通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出台落实帮扶奖补政策,鼓励群众自主发展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紧扣五大振兴,积极破题创新。破题产业振兴。实施产业扩面提质行动,重点抓好蔬菜、果业、油茶、烟叶等主导产业扩面提质,发展茶叶、薯类、豆干、澳洲淡水龙虾等地方特色产业,做好肉牛、生猪产业稳产保供。做好脐橙、蔬菜等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聘请专业顾问团队,打造“独好会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破题人才振兴。一方面打造育才平台“升级版”,依托和君职业学院等院校资源,批量培养氟盐新材料、经济、康养等领域人才;另一方面抓好乡贤人才回引与服务,成立乡贤工作专门组织机构,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的若干措施》,建设会昌乡贤风采陈展馆,建立会昌乡贤名录数据动态管理系统,安排干部“一对一”结对服务乡贤,组织动员乡贤带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经济振兴。破题生态振兴。积极推动以“洁化+绿化+文化+家庭现代化”模式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破题文化振兴。全面开展教化活动,开展典型户培塑、重点户提升活动,通过抓两头促中间,树文明新风。破题组织振兴。开展“两增”行动,发挥“三会”力量,增强乡村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发挥青年、妇女及干部力量,齐心协力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五是推进五大机制,激活发展动能。组建乡村振兴智囊团。精选本县各行业和领域代表,组建了50人的乡村振兴智库,常态化对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对乡村振兴走势、政策进行研究策划。建立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在白鹅乡梓坑村建立“独好会昌”乡村振兴研学基地,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培训为主要任务,开发了47门各类精品课程(含政治理论课、乡村振兴综合课、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等),在相关乡(镇)建有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点)16个,基地培训实行学员学在实训一线、上课在村里、吃住在农家,做到了以灵活生动的培训形式,让培训生动起来、“活”起来,已培训学员7批人次。组建振兴农业产业集团。组建了县振兴农业产业集团,盘活乡村资产、撬动银行资本,对扶贫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底,根据资产现状,将资产统一注入县振兴集团乡镇一级子公司,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打破资产管理经营以村为主、条块分割、效益较低的现状,进一步盘活利用好原扶贫资产,激发乡村振兴资产活力,进一步发展好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形成调度推进体系。建立了“培训+能人示范带动法、现场检查+大比武促进法、必要保障+激励惩处倒逼法”等工作推进体系(方法),有力推动了乡村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构建考评激励奖惩体系。认真研究、科学设定了五个振兴到乡(镇)、到村、到组(大屋场)、到户的考评内容及标准体系;正谋划制定政策、经济、社会正负激励约束办法。

文/图李成林

作者/来源:赣精彩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