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清顺治年间,南充知县黄梦卜向上汇报,自己好不容易招徕了户口人丁人,被老虎吃掉人;后又招徕74人,又被吃掉42人。
清康熙初年,针对四川“百里无烟”的状况,康熙颁布了一条基本国策:“俟三百户民者皆开垦,实授本县知县”。意思是说,只要你招揽到户居民,朝廷当即封你为本县的知县。
“湖广填四川”发生的历史时代
历史说的“湖广填四川”,指的是主要发生在清康熙前后的国内移民大潮事件。放宽时间跨度的话,从顺治时代开始,一直绵延到同治年间,时间跨度长达多年,移民总人数约—万人。
按时间来划分的话,主要有三个时期:
1.初期:顺治16年()到康熙21年(),这时期属于起步阶段,但后面又遇到吴三桂造反,占领了四川,兵祸又起,移民潮被中断。
2.中期:康熙到乾隆年间,从年至年,朝廷颁布了极为宽松的移民政策,此阶段外来移民大量涌入,是最重要的移民时期。
3.后期:年嘉庆元年至同治年间年,陆续有移民入川。这时期主要受到白莲教起义的影响,而且土地基本已经瓜分完毕,朝廷政策已经收紧,移民的数量锐减。
据历史统计,单单是有数据记载的康熙年间,入川的移民数量就高达万人,是整个移民入川历史中最高的。
“湖广填四川”的人口来源和入川路线
1.来源分布
移民入川的来源,主要是湖北、湖南、陕西为主。据《成都通览》佐证,湖广籍25%,云贵籍15%,江西15%,陕西10%,还有安徽、山东、广东、广西、福建、甘肃等,各约占5%。
历史上的“湖广”实际为行省名,指的就是现在湖北、湖南的两湖地区,清朝的两湖总督也称为湖广总督。因为移民数量多以湖广人为主,所以将此历史概括为“湖广填四川”。
为什么移民中以来源于的湖广人口最多呢?我认为有下面的几个因素:
(1)历史因素
元朝在统一全境的过程中,四川地区遭受战火屠戮,人口大为减少。到元末明初,陆续就有大量的四川周边的人口往四川迁移,其中来自湖广籍的就很多。(有的人也把元末明初这一波移民当做是“湖广填四川”历史,我以为最多只能算做前奏吧。)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湖北的明玉珍随之起义,后来率大军进入四川,定都重庆建立大夏政权7年。跟随明玉珍入川的大军和军属、百姓估计就在40万以上。据《中国移民史》。后来,张献忠又率大西军多次进入四川,将士中陕西籍,湖广籍占大多数。
(2)地理因素
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出四川的线路,旱路需要翻山越岭,在古代属于人类禁区,无路可通。唯一有一线长江作为水路,是最为便捷的交通线。湖广地区的人就可以逆流而上,进入四川腹地。
川北一带,靠近陕西,而且建国以前汉中地区乃属于四川范畴,所以川北一带来自陕西的移民有地利之便。
(3)从亲心理
古往今来,移民离家首先是投亲靠友。在前有同乡、亲友前往四川的情况下,只要政策放宽,条件优厚,后面跟随而来的乡亲就纷至沓来。后来的走西口、闯东北也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2.入川路线
入川线路主要就是:
(1)湖广以及湖广以南的移民多沿长江溯江而上;
(2)陕西的移民先进入汉中,再从汉中走阆中、江油进入四川;
(3)云贵一带的移民,翻越云贵高原;
“湖广填四川”产生的历史背景
清朝初期四川人口数量锐减的几个原因:
翻越历史,大量的文献将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原因多归咎于张献忠“屠川”带来的后果。当然,张献忠在四川点燃战火,连绵3年,给四川带来了巨大灾难,百姓或死或逃,四川人口大幅下降也是事实。但纵观历史,四川人口在清初降到冰点,有更深远的历史原因。
1.战火:战争是造成人口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四川人口减少,是经受了长期战火的蹂躏导致的。
(1)元朝统一中国的行动,在四川遭受了顽强抵抗,在石头城还导致了大汗蒙哥的死亡。在攻克四川过程中,元朝统治者在四川大开杀戒。统一之后,还在四川境内实行高压统治政策。直到元朝灭亡,四川人口也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所以,元末明初,产生了一波移民四川的小高潮。
(2)明朝末年的战火,除了明玉珍、张献忠、还有张献忠去世之后的“摇黄十三家”(指的是张献忠去世后起义军分成小股队伍),造成的破坏一波比一波强。
(3)三藩之乱,吴三桂挥师入川,对所经过的州县洗劫一空。
(4)清军作乱:三藩之乱时,镇压吴三桂的清军纪律松弛、和叛乱军一样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
2.自然灾害
在战火不断的时候,四川又连续遭受旱灾、瘟疫、饥荒、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
3.虎患
兵荒马乱时期,百姓多逃亡,于是出现了人退虎进的局面。《蜀难叙略》中记载,当时移民要去河边打水,都要组织人马,敲锣打鼓点燃火把,手拿武器才敢去。
文人欧阳直在《蜀乱》这本书中记载,有一年夏天,他乘船从四川宜宾去泸州,竟然见到长江两岸的沙滩上,有许多又肥又壮的老虎在晒太阳。船靠泸州时,又见数十只老虎“逍遥江边,鱼贯而行”。
顺治年间,南充知县汇报:辛苦招徕人丁人,被老虎吃掉人,病死55人,存人。后来又招徕74人,又被老虎吃掉42人。
刘石溪在《蜀龟鉴》中记载,川南、川东死于瘟虎者十二三,川北、川西死于瘟虎者十一二。
在战火、灾荒、虎患的多重威胁下,韩国相在《流离传》中记载:自甲申以来,民之死于兵者半,死于荒者半、死于虎者半。
到顺治十八年(年),四川第一次户籍清理结果表明,当时四川总人口总数为8万人,据《四川通史》。
康熙二年(年),眉山县人口数为户,共计人丁。
就算是中古时代的三国时期,四川的人口也已经有几百万。到了明朝万历6年,四川人口也恢复到了万人。
可见清初四川人口零落已经到了非常惊人的地步。没有人,土地无人耕种,税收无从谈起,少数民族来骚扰,都不一定守得住。
“湖广填四川”人口大迁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浩浩荡荡展开的。
移民潮的出现:到四川去
(1)序幕:清初当地政府即开始招募流民,竭力安抚,恢复生产。
据《张献忠之乱》记载,顺治五年(年),即有“清知州招复流亡,期间州中无主凡7年。”翻译过来就是:朝廷知县开始招募流民,期间州县已经没有主官7年了。此时,张献忠败亡已经3年了。
顺治十年(年),朝廷针对四川提出了“四川荒地,官给牛种,听兵民开垦”的政策。也就是说,招募兵民,给耕牛、给种子,谁开荒土地就归谁。
虽然此时多有政策招揽,但移民潮并没有到来,直到三藩之乱后,康熙下了一道圣旨。
(2)大幕拉开
年,即康熙22年,大清康熙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号召大清国百姓前往四川开垦土地,不管原来是有主还是无主,在没人耕种和缴纳钱粮的条件下,新移民只要开垦,土地即归移民所有。
跟着,各地州县政府相继制定了更为优惠的措施,招揽移民,开荒种田。
在社会逐渐安定之下,土地就是百姓的命根子。湖广一带经过清初的发展,人口数量逐步递增,听说四川的土地不要钱,简直就是天降馅饼,还受到朝廷的保护。于是,首先是临近四川的湖广、陕西,首先入川;然后是福建、广东、云贵等地区的百姓,拖家带口,纷至沓来。
一场移民大潮开始了。
康熙24年,平民张连义,首先来到四川广汉,发现凉水井一带荒无人烟,就拿着竹签、木棒随意“插占”,很快就圈地0余亩。“插占”是当时新移民圈地的普遍现象。
年,民国时期四川军政要员带兵出川抗日,在湖南设防时,几经周折,找到了祖籍所在地衡阳草塘,特意在草塘住了四天,以此表达怀念之情。
故乡是他乡,他乡成故乡。不管身处何地,中华民族始终血脉相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