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
原标题:
创新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民挑起“金扁担”
7月25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庄口镇大排村,村民用收割机忙着割稻脱粒装袋,田野里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8月5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平永镇中坝百香果种植基地,村民利用网络直播推介百香果。杨成利摄(人民视觉)
6月8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无人农场”,一台无人驾驶收获机在进行小麦收割。张延林摄(人民视觉)
7月14日,在湖南省常宁市洋泉镇土桥村,农技员操作植保无人机正在为水稻进行飞防作业。周秀鱼春摄(人民视觉)
盛夏,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大荔冬枣开始进入成熟季。枝头一颗颗圆溜溜的枣子由青变红,散发出清甜的香气。村里的冬枣园区不仅配套建设了贮藏冷库、交易市场、物流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还开办起采摘观光园、枣文化博览园、儿童乐园等特色旅游项目,产业化经营让农民致了富。
变化,源于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改造农业,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如今,中国农民正在挑起“金扁担”。
新技术:
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骄阳当空,连片的麦浪随风摇曳,一眼望不到边。眼下,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友谊分公司第二管理区种植的春小麦已进入收割时节。
田间,几台绿色的大型机械穿梭忙碌着,格外醒目。“收割机在脱谷,割晒机忙着割晒。今年小麦采取分段收获,割晒完了,晾晒水分达到标准水分后,再进行拾禾作业。”友谊分公司农业生产部工作人员介绍说。
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驾驶收割机……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的机械化水平令人惊叹。借助卫星导航定位,这些无人驾驶的机械作业精准度好、效率高,能大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去年,这里的无人农场作业面积达亩,今年进一步发展到亩。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年,全国各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小麦、水稻和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分别超过95%、85%和90%,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而种质资源又是种业原始创新的源头,是种业的核心竞争力。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目前国内库容规模最大、保存数量最多、利用水平最高的省级种质资源中期库之一。
“种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往往存在于古老‘农家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野生近缘植物等特定品种中。”据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小麦分子育种团队负责人胡琳介绍,能够被选入库的种子都是万里挑一。研究人员会借助分子标记等现代育种手段进行精准鉴定,决定哪些种子有资格入库。
“种子从田间取回后,需要对其进行查重、去重、精选,还要进行活力检测,发芽率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拥有自己的入库编码号,进而成为种质。”胡琳说。保存种质资源需要低温和干燥。所以,种质资源库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4℃至0℃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小于等于50%,种子本身的湿度不能超过8%。在低温保存库内的储物柜里,珍贵的种质就封存在一排排整齐摆放的真空包装铝箔袋中。
搜集、保存种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目前,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有3.5万余份种质,利用它们,育种专家们育成农作物新品种多个。比如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郑麦”是河南省很有代表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其中的早熟基因就来自于农家种“荆早21”。自今年起,河南省还将利用3年时间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护好用好种质资源。
“互联网+”以及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则为农业现代化插上智慧的翅膀。
在天津市宁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数据、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和粗放式的生产模式。
“我们把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园创建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建设了宁河区智慧农业平台项目,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设置了个物联网点位。”据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园区种植的小站稻,可实时监测其生长状态,包括气象、土壤质量、病虫害防控等各方面信息。
产业园还开设了专家在线平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遥感大数据监测系统、农业云平台APP、智慧农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