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传统的丧葬礼俗极为隆重,据传,历史上大户人家法事最长可延续“七七四十九天”,根据条件,一般人家三天三晚,二天三晚,一天二晚较多,一天一晚较少,仅做一晚更少,仅为孤寡老人去世后由同族、同村凑钱,也有从村政府救济款中支出。大约于20世纪70年代后,遗体火化政策号召实行,各地丧葬仪式中的许多程式也随之相应更改。
10余年来,由于农村多数人外出务工或经商、办企业,往往时间紧迫、路途遥远,故多数行火葬后,择日做法事,时间大多只做一天一夜,既不冷清,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安远县位于闽、粤、赣3省交会地带,境内武夷山南端余脉伸展,丘陵密布,山络逶迤,高云山乡位于安远县东部,东邻会昌县,西北连本县欣山镇,南接寻乌县,北靠版石乡,该乡辖沙含、濂丰、登丰、铁丰、圩岗畲族、官铺等6个村,经济文化发展较缓,人口有人,居民多以农业、果业为生。仪式地点位于登丰村,距离县城约10千米路程,山路逶迤曲折,仪式场地设于村内肖氏祠堂内,祠堂依山而建。
仪式当天设灵,堂内设有正坛、神坛、灵坛3个坛位,逝者骨灰盒放在祠堂门口一方桌上盖红布。正坛摆放的法器是:神图、香炉(米)、木鱼、法器、果盘;天坛摆放有:香炉(米)、神牌、果盘;灵坛摆放有:死者遗照、三牲(鸡、鱼、肉)、香炉、灵牌、茶、华番;骨灰台上同样摆有:香炉、蜡烛、果盘、米果、烟、米糖、马灯。
通过考察分析,安远肖氏丧葬仪式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信仰,赣南客家人有强烈的宗族意识,宗族观念倡导以“礼”维持社会秩序,传承宗族传统文化,婚丧嫁娶受“礼治”观念影响成为宗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丧葬仪式作为人生重大礼仪备受重视。仪式以宗族信仰为核心。其次受道教影响较为明显,祭祀对象主要为道教神灵系统,受道教科依程式与地方祭祀习惯影响形成一套具有当地特点仪式系统。二是仪式,仪式强调将娱人娱神并重,娱神性场面注重将内心诉求行为外化,请神到场,为死者超度拔苦,顺利进入阴间。
娱人场面注重营造仪式现场气氛,通过各种仪式手段将生者带入活动场域气氛中,抚慰心灵,帮助内心情绪释放,娱神的同时,也间接娱人。三是音乐,无论是诵经还是在仪式过程中,诵经、吹打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它配合仪式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请圣、召亡等仪式活动配有音乐,增加仪式的神秘感,使人们能够全身心进入仪式场域,达到祭祀目的。另外,在丧葬仪式这一特定空间范围中,音乐作为一种显性符号,将整个仪式程序贯穿起来,为死者救苦拔罪,使生者宗教情感得以升华。
安远农村丧葬习俗保持较为完整,它与汉族客家宗族文化一脉相承,并融合道教神灵崇拜为一体。音乐作为信仰外在表象,展现出仪式空间文化内涵,仪式内容、音乐曲牌都是内涵观念的外在表现,音乐在仪式中具有特殊意义,可以帮助仪式实现神圣、超验感,使仪式参与者进入仪式域境,并带来特殊的心理感受。另外,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重要部分,对人们进入仪式情景,产生文化认同有着重要作用,仪式如果没有音乐在场就不会被接受。
安远丧事根据用乐特点分北、中、南3个区域,北部多用丝竹乐,南部多用吹奏乐,中部多用诵经配合吹打乐,以下着重分析介绍安远中部丧事音乐。仪式活动中的音乐主要来自道士、礼生、死者家属为超度死者亡魂,寄托生者哀思而发出的声音,安远肖氏丧俗音乐大致可分为“人声”“器声”两类。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仪式,仪式将特定人群带入特定空间语境,在空间语境中反复巩固各种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会影响人的行为,使人产生文化自觉。
肖氏葬礼通过仪式行为展现其宗族价值观念,音乐作为仪式重要组成部分,使超度亡灵、抚慰心灵等仪式功能得以实现,透过音乐,更容易理解以“礼”为核心的客家宗族价值观。总而言之,任何一种音乐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属性,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音乐有不同的内涵意义,音乐为丧葬仪式提供一个声音环境,以各种声音为媒介,使人与物、人、神之间产生互动交流,满足神明崇拜的需求,维持特定空间的社会秩序同时,仪式对于村民来讲,可以带给他们心灵慰藉,使之产生文化认同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