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会昌县 >> 会昌县简介 >> 赣南苏区这十年
北京医院荨麻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赣南苏区这十年,大不一样了。

十年前的今天,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实施,赣南大地开启了振兴发展的征程。

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赣南苏区处处日新月异。

十年来,赣南苏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赶超跨越态势彰显。

十年来,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彻底摆脱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十年来,赣南苏区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年来,赣南苏区生态屏障更加筑牢,绿色发展前景广阔。

十年来,赣南苏区传承红色基因,让赣南苏区底色更加鲜艳。

赣南苏区这十年,今朝更好看。

提升·经济实力

十年来,赣南苏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赶超跨越态势彰显。

这十年,赣南苏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年赣州、吉安、抚州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年的2.7、2.7、2.5倍;赣南苏区范围的所有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实现十年翻番;赣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列第65位,较年前移43位。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倍增,赣南苏区特色产业也在异军突起。

年4月23日,江西吉安,遂川县工业园区的遂川通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电镀车间生产电镀线路板。人民视觉资料图赣州南康现代家居产业从百亿“草根经济”跃升为亿元的产业集群,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吉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到亿元,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抚州新增3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总量达到7个。此外,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字号”重大科创平台落户赣南,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的设立填补江西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赣南师范大学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脐橙工程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国家级平台……一批当地企业依靠创新跻身行业龙头企业。

全面·脱贫攻坚

十年来,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彻底摆脱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峥嵘十年,是党和国家扎实推进共享发展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教育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了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万人。

赣南苏区这十年,就是我国共享发展的一个缩影。

曾经,赣南苏区的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年,赣州市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6.71%,18个县(市、区)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村数量达到个。

这十年怎么样了呢?用著名的红军村、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退役军人黄文的话来说,“真没想到我的老家竟成了网红打卡地,真是大变样、大改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亭台水榭和葱葱绿树掩映下,该村村口红色雕塑上的这句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十年来,江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2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摆脱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十年来,赣南苏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扭转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趋势。年,赣州、吉安、抚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别比年提高11、9、7个百分点。

提速·基础设施

十年来,赣南苏区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我们都要走多米的路挑水喝,现在自来水直接到家,一拧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水、放心水,真是方便!”近期,在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移山村田洲上组,76岁的村民周敏秀讲述着村里用水的变化。峡江县共有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处,乡镇千吨万人水厂5处,城市管网延伸4处,供水总人口8.96万人。

每张笑脸的背后都有一个幸福的故事;每个村庄的新貌都折射出赣南人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6月16日,江西赣州,一列和谐号列车行驶在赣深高铁赣州蓉江新区江坝村段。视觉中国图曾经,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是赣南苏区长期存在的民生痛点。十年来,赣州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全面完成,近万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全面改观;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所,新改扩建校舍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7万公里;实现千伏变电站县县全覆盖,近万山区群众用上了稳压电;基层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将赣州至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由5小时32分压缩至1小时49分,助力“苏区+湾区”双区联动发展;赣州黄金机场升格为国际空港,吉安井冈山机场改扩建完成,“空中桥梁”愈加便捷;建成抚州电厂一期、赣州西千伏、樟吉赣成品油管道、峡江水利枢纽等一批能源水利项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速,正在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发展优势。

筑牢·生态屏障

十年来,赣南苏区生态屏障更加筑牢,绿色发展前景广阔。

“我是当塘村人,见证着蓉江新区的高速发展。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芜,如今竟然变成了景观精致、环境舒适的公园。”漫步在赣州蓉江新区滨江公园的健康步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满园的花红柳绿,家住蓉江新区福园小区的林大爷感慨万千。

赣南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赣江、东江、北江的源头。

这十年,赣南苏区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前列,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江南绿洲”、“天然氧吧”美名远扬。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废弃稀土矿山92.78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寸草不生的“光头山”变成果香醉人的“花果山”,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变成生态产业园、科普体验园、休闲观光园。

年11月27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站塘乡官村村脐橙种植基地,连片的脐橙树进入成熟采收期。视觉中国图

年11月27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站塘乡官村村脐橙种植基地,果农在采收装运脐橙鲜果。视觉中国资料图此外,赣州成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赣州、吉安、抚州三市均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石城、广昌、吉安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传承·红色基因

十年来,赣南苏区传承红色基因,让赣南苏区底色更加鲜艳。

年出生于南康县三江乡(今属赣州经开区)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郭大力,是《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主要译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故居在三江乡斜角村。走进故居,朴素真实的展品陈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让人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身处陋室仍坚定信念钻研马克思主义,淡泊名利铸就铮铮风骨的精神。

为有效保护利用郭大力故居,去年12月,赣州经开区全面启动郭大力故居保护利用工作,投入万元对故居主体进行了修缮,组织人员前往中央党校、华东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单位挖掘整理相关档案资料,收集余册著作、郭大力生前资料及相关展品。在陈列布展中,综合运用浮雕、标语、绘画、雕塑以及声光电多媒体场景等现代科技,系统全面呈现了红色翻译家郭大力的伟大事迹。

赣南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主要发祥地。如今的赣南大地上,一段段尘封的红色记忆被重新唤起,一处处红色景点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的课堂。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至今传唱的山歌,映射着苏区干部一脉相承的好作风,也不断激励着赣南苏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心干,促进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从而带领人民群众奋战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急难险重任务。

红色文化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蕴含的人文精神、彰显的时代气象,通过文化创作传承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赣南儿女感恩奋进的强大力量。

赣南苏区,曾点燃革命星星之火。新时代,新赣南,高质量发展已然燎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