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突厥在西魏大统八年()才出现在历史中,要考察突厥的源头十分困难。《北史》认为突厥的发源地在咸海,《周书》认为他出自漠北索国,唐代的段成式断定其发祥地在海东阿史德窟,而《隋书》则说他是平凉杂胡。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团乱麻。历史与历史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只是这种关联不一定随时凸显。如果发现这种关联,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线就会一下清晰起来,就如武侠小说中写的七经八脉被一下打通,气息悠长,贯通不绝。循着这一思路,我发现以上四种观点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突厥先人游荡在不同的区域。我们不妨这样设想——突厥起源于咸海周边的塞人,受到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军团的压迫,部分塞人东迁漠北,在草原上建立了传说中位于匈奴北部的索国(呼揭)。呼揭先后两次被匈奴征服,但又两次东山再起。直到晋代,塞人所建的索国才销声匿迹,其中一部分演变为后来的突厥人。索国后裔人数不多,最早的首领叫阿史那,他们长时期游牧在寒气逼人、野狼出没的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习惯于住毡帐、食畜肉、饮马奶,崇尚武力,以战死沙场为荣,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阿史那氏属深目、高鼻、多须的高加索种人,东迁后尽管一再与杂胡融合,但直到突厥汗国建立时依然保持了蓝眼、赤面等固有特征。史书上说,木杆可汗是个面庞发红,眼若琉璃,用绸子扎着长发的彪形大汉。后来,阿史那氏族从漠北南迁到平凉,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平凉杂胡,因为此前归属匈奴所以还被称为匈奴别种。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北凉被北魏太武帝击败,阿史那氏族便随北凉沮渠氏西渡大漠,进入今新疆东部的鄯善、高昌一带。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柔然汗国灭亡了北凉残部沮渠氏,阿史那氏族被迫辗转迁移到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吐鲁番博格多山)。这里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是一个韬光养晦的好地方。他们一边放牧,一边学会了锻冶技术。当时,占据高昌地区的高车连富庶的绿洲地带都管不过来,也就无暇顾及山中的阿史那部落了。但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世外桃源。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柔然灭亡了高车,顺便把过着优哉游哉生活的阿史那部落赶出了北山,逼迫其首领阿贤设及所属户迁居金山(即阿尔泰山)南麓,成为专门为柔然打制武器的“锻奴”。因金山形似古代战盔,俗称“突厥”(又名“兜鍪”[dōumóu],鞑靼语意为勇敢),所以阿史那部落从此被称为“突厥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63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