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抹药吗 http://m.39.net/disease/a_9110935.html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秋日的会昌县西江镇背坑村,田埂上洒满金黄,蓝天白云下,麦浪和白墙黛瓦处的炊烟一道随风摇曳。一幅良田、美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卷呈现眼前。很难想象,这里一年前还是一处废弃煤矸石矿,岩土裸露,边坡危垒,废石遍野,杂草丛生……这一切,还要从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积极参与赣南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利用多学科专业优势开展校地合作,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说起。

会昌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于年1月由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与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属企业江西应职院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共同承接。项目总投入2.45亿元,计划对会昌县靠近“三区两线”的约亩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

近日,笔者走访项目了解到,曾因矿区废弃、地质缺陷等原因导致的“地球伤疤”,如今逐一被“治愈”,为风景独好的会昌再添光彩。

校企联合产教相融

背坑村村民李龙生的家就在矿区边,与裸露荒山仅相隔数米,一遇暴雨就有泥石滚落,此片废弃矿区已被列入了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一到大雨天,村部就派人来守着,怕出现山体坍塌。我们也很紧张,觉都睡不好。”李龙生说。

作为会昌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EPC)总承包工程的首个实施点,西江镇背坑村废弃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于年4月启动,实施点规模约45亩。随该项目一起动工的还有李龙生家自建的新房。如今,李龙生的新房也建成了,洋气的小别墅背靠麦田缓坡,今年春节前已经入住。屋后的荒山已被推平,田边设置了步道,半坡上立起了“电建生态亭”,这里已经成了背坑村村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这一项目的承接开启了学校产教融合新篇章,是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为学校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技术服务以及优化师生实践实训提供了新平台,为学校进一步探索专业与产业无缝衔接、人才培养与生产研发紧密结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途径。年7月,江西省首个由高职院校牵头建设的部级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落户学校后,为项目推进注入更强劲的技术力量,围绕土地整理、边坡生态恢复、植被重建、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与矿山工艺链相融合的一体化生态修复技术及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学院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因地制宜一矿一策

在西江镇石门村,赣龙铁路和赣瑞龙铁路经村而过。曾经,村里的煤矸石、石灰石矿区“矿渣如山、臭气熏天、污水积潭”,铁路沿线的山体“满目疮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如今,站在石门村生态修复项目现场,不远处就是铁轨,动车呼啸而过,水积潭已经消失,靠近铁轨的地块已修复平整,将变为耕地,边坡也正在治理,矿区正在加紧修复中。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减少矿区裸露石块的坍塌风险,提升废弃矿区向耕地转换的使用价值;提升耕地保有量,为县级发展提供占补平衡指标;提升项目点的人居环境和居民幸福指数。

“会昌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EPC)总承包工程包含个点位,截至今年10月,已开工修复点位60个(施工总面积.77亩),累计完成点位59个,累计产出水田.45亩、旱地.66亩,林草地及其他用地.57亩。”该工程项目总工程师胡砚龙告诉笔者。

“针对每个修复点位,我们根据现场地势地貌、地质状况等实际情况,‘一矿一策’制定实施方案,由电建公司在施工的同时做好边坡修复、复绿复耕、污染治理等工作。废弃矿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按照草坡、稻田、人居环境提升的综合整治思路进行规划。”江西应职院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福平介绍。

治山理水、显山露水

周田镇连丰村废弃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年夏天开始启动,项目所在地,是一片乱石堆满的荒废砖厂。

“刚开始有些阻力,村民们都不相信荒了三四年的砖厂能改造成良田。”连丰村党支部书记刘兴泽说,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做工作。“从满是泥泞和破烂砖头的荒地到高标准良田,之前想都不敢想。”村民饶运娣说。

而正是得益于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村里鱼塘内的淤泥,运到平整后的荒地上改造土壤,一举两得,把连丰村村民不相信、不敢想的事办成了,废窑变良田,淤塘复绿水。

如今,项目范围内亩耕地已经初具规模,田埂道纵横交错,坡面则铺上了可风化的生态袋,里面装着土壤种子不少已经开花,绿意萌发,生机勃勃。项目实施后不仅改善了连丰村的生态环境,还间接促进了连丰村种植业、养殖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新增了耕地面积,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会昌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是赣州市创新生态修复模式、打造综合治理示范样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赣州市纵深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以20亿元中央奖补资金撬动各类投资多亿元,分四个片区实施五大类生态建设工程,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废弃矿区重现了绿水青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书写了“治山理水、显山露水”大文章。(邹循进、谢若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