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会昌县周田镇秧排村农村保障房安置点,今年84岁的汪李芬老人和老伴坐在屋场上,惬意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近年来,会昌县启动农村保障房“交钥匙工程”,有户像汪李芬一样的农村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保障房,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会昌县周田镇秧排村农村保障房安置点。
整合资金建设农村保障房
汪李芬和老伴年事已高,儿子患病,家庭经济一直非常困难。因为没有钱建房,他们只好长期住在土坯房里。由于年久失修,土坯房破旧不堪,摇摇欲坠。“每当刮风下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房子随时会倒塌。”汪李芬说。
汪李芬一家不花一分钱就能住进保障房,得益于会昌县启动的“交钥匙工程”。为了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他无经济能力、无劳动能力的无房户或危房户等特困人群的住房问题,年9月,会昌县出台了农村保障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决定整合资金,用于农村保障房建设。农村保障房安置对象在享受中央、省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外,剩余不足资金由县财政解决。同时,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涉农资金,用于农村保障房建房点基础设施建设。
会昌县农村保障房建设实施范围为全县所有行政村,采取四种安置模式。一是在中心村集中新建保障房;二是在村小组相对集中新建保障房;三是通过盘活置换,采取购买闲置的安全农房,或对闲置校舍、厂房、村部等房屋进行修缮改造等方式用于安置;四是符合五保条件的特困户动员其进入敬老院居住。
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和标准
走进汪李芬家,50平方米的房子里,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周田镇党委书记刘满发告诉记者,秧排村保障房安置点安置了6户无建房能力的贫困户居住,他们自己不用花一分钱,“拎包”就可直接入住。
据介绍,会昌县建设农村保障房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村住房基本功能,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和标准。家庭人口在2人及以下的,每户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35平方米左右;家庭人口在3人到4人的,每户住房建筑面积不得超过50平方米;家庭人口在5人以上的,每户住房建筑面积按人均15平方米建房。
农村保障房全部进行了室内简单装修,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铝合金窗、照明灯、卫生洁具,开通水电和有线电视,配置柴气两用灶,统一采购配套桌、椅、床。入住农村保障房住户,除了自行承担水电费外,不需要缴纳其他任何费用。
农村保障房实行退出机制
会昌县的农村保障房实行退出机制。安置对象死亡的,自然退出;安置对象家庭成员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获得住房,不再符合保障房安全兜底条件的,应在获得住房后15日内退出;安置对象经济状况好转,已不符合保障房安全兜底条件的,应在15日内退出;安置对象闲置保障房时间长达一年的,取消其居住农村保障房资格。
农村保障房由乡镇、村委会明确日常维护管理责任人,确保住房各类设施正常运转和场所周边环境卫生整洁。会昌县扶贫和移民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拆旧建房、修缮加固、移民搬迁等措施,已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其中,通过“交钥匙工程”建设农村保障房套,有效解决了全县贫困群众安居问题。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