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蒋介石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当时,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毛泽东遭受错误的批判、排挤。“左”倾冒险主义者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奉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教条,否定前几次反“围剿”采用的战略战术,让装备简陋的红军与优势敌人打正规战、阵地战、消耗战。结果,战斗打得越来越苦,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根据地日益缩小,红色政权危在旦夕。
年4月下旬,毛泽东来到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的文武坝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形势严峻的红22师阵地视察,深入了解南线战况,引导部队抵制“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制定切合实际的作战计划。随之,南线形势出现了新的喜人变化,红军指战员信心倍增。同年7月23日这天清晨,毛泽东携粤赣省委书记刘晓、省军区司令员何长工等干部和警卫人员,从文武坝出发,过绵水,经黄坊,踏着朝露从小路登上了会昌城外岚山岭(现称会昌山)。毛泽东俯瞰锦绣河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到文武坝后,他写下了《清平乐·会昌》这首词: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年1月号,年9月收入文物出版社刻印的线装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严格意义上上说,《清平乐·会昌》不在毛泽东长征诗词范围内。但是,《清平乐·会昌》写于长征开始前不到3个月,也就是写于长征前夜,是毛泽东离开中央苏区前写的最后一首词。而且,就在毛泽东登会昌山那天,中央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命令湘赣根据地的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西征,这无疑是为中央红军的撤退远行作探路准备。因而,这首词揭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
词题所称的会昌,位于江西省东南部。现在,会昌为毛泽东光辉词章《清平乐·会昌》建造了诗词纪念碑,当年跟随毛泽东登岚山岭的警卫员、会昌籍老红军吴吉清夫妇的墓也在这里。曾经的岚山岭,也因毛泽东创作《清平乐·会昌》而从此改名为会昌山,驰名中外。会昌县也成为全国唯一被伟人毛泽东誉为“风景这边独好”的县份。
词的上阕开首“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二句,是点题之笔。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在东方要亮还没有亮的时候就整装出发,本来应该算“早”的,作者却意从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著名诗人臧克家对此曾解读:“最早最好的景色,只有起得最早的人才能够领略到。往深处探索,其中可能包含着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寓意。”接下来的“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直接意思是:革命战士踏遍青山万重,人并没有衰老。这是对中国工农红军转战于千山万岭,历经千辛万苦而永不衰竭的热情赞美。毛泽东曾于年12月
21日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对此句批注道:“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随后的“风景这边独好”一句,是相对于中央革命根据地北线的危急形势而言的。这里的“风景”,不是指自然风光,特指毛泽东亲自指导下扭转局面、取得胜利的“南部战线”。这里需补述一下:也许是历史机缘,年5月,28岁的邓小平奉江西省委之命担任第一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负责会昌、寻乌、安远3个县工作。在履职10个月期间,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迅速打开局面,使形势大为改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时隔几个月后,毛泽东寄情同一片热土写下的“风景这边独好”词句,是不是也含有对邓小平卓有成效工作的肯定与赞誉呢?
下阕的“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二句,从登临地入笔,紧承前面写的“独好”景色。诗人由会昌高峰极目远眺,东面群山绵延,峰峰相连,一直蜿蜒入东海,多么雄伟壮丽!接下来的“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二句,直译是:转身再向南面广东看,更是满目苍翠,一派郁郁葱葱的独好风光,美不胜收。这一个传神而富有朝气的特写镜头,将眼前的实景融化于宽广的胸怀和视野之中。总体上看,全词意境开阔,含蓄而自然,感情蕴藏于景色之中,情景交融。笔法上用语浅近而又余味无穷,词句外的寓意,远远超出了落在纸上的笔墨。
不难看出,在《清平乐·会昌》中,隐约表露着诗人的忧虑和愤懑,但并不消沉,词的基调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积极乐观的,字里行间透着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物,总能捕捉到别人捕捉不到的诗魂。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及红军即将被迫进行长征的局面,身处逆境中的他豁达自信,从容不迫,不悲观、不气馁。
那年登岚山岭有感而抒写的《清平乐·会昌》,也可看成毛泽东向中央苏区的告别词。就在毛泽东登山几天之后,中央电令他赶回瑞金。年10月18日傍晚,患病的毛泽东被人抬在担架上渡过于都河,告别了亲手创建的红色根据地。在二渡赤水、再占遵义的途中,毛泽东又写下了他颇为得意的《忆秦娥·娄山关》,其中有一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站在娄山关峰顶,诗人面对一望无际的群山和如血的残阳,在反复吟咏“从头越”这一叠句时,会不会联想到长征起步时的苏区根据地呢?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陕甘支队跨越甘肃和宁夏交界的六盘山,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在此,他挥笔写了《清平乐·六盘山》的著名词作,其中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一句。毛泽东伫立在六盘山山顶的那一刻,有着多么复杂而强烈的感受啊!诗人为什么要回头“望断南飞雁”?他是不是还牵挂着在苏区坚持斗争的同志,想念着南方根据地的父老乡亲?会不会把往南追望的目光投向那座天未亮就登临的岚山岭呢?山水有情,红军在岚山岭——娄山关——六盘山之间留下的串串脚印,化作了留给大地的永恒诗行。
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中的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年5月20日下午,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县,探寻“初心”的源头,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是润物无声的引领和感召。
回望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需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缅怀先烈时,我们需饮水思源,把红色资源(包括毛泽东诗词)运用好,传承好红色基因。新长征路上,“初心”永远是精神航标,在不同时代节点和历史环境下,我们都不忘来路,不忘弘扬与践行“长征精神”,走好我们每个人的长征路。
赵景文/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