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收听音频▼

连心红井

年12月,中央总供给部、中央卫生部、国家银行、红军消费合作社、中央兵工厂、药材厂、通讯材料厂、疗养院、红军被服厂、红军运输连、《红色中华》印刷所等留守中央后勤机关迁到会昌白鹅乡梓坑村办公。梓坑村的村民主要姓李,以打鱼和种田为生。小小的梓坑村,一下子涌来上千号人马,村里溪背中央总供给部门前的一口老井边每天都围着很多人在挑水。由于冬天是枯水期,井水有限,挑水的人增多,往往后面来挑水的人要不没有水了,要不挑的都是混浊的水,当地百姓和中央机关的炊事员们意见很大。

中央总供给部部长邓子恢早就知道了这个情况,他也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邓子恢先是走访了村里的长辈,详细询问村里每年降雨量、村里百姓用水的情况。邓子恢决定将老井清洗一下,重新铺好井底的过滤层。为避免与当地百姓出现争水的矛盾,邓子恢还制定了留守中央机关炊事员挑水时间的安排表,与百姓惯常挑水的时间错分开来。

一天傍晚,邓子恢带着几名战士来到老井旁,带头卷起衣袖、裤脚立马就干起活来。邓子恢说道:“同志们,这口老井可是梓坑老百姓主要供水的井,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们喝上干净的水。同志们,我们抓紧干活吧!”战士们响亮地回了声“好!”,之后跟随邓部长忙碌开来。战士们有的搬砖、有的挑水,有的挑沙子,大家先是将井沿的苔藓、蕨草清除干净,将井里的水舀干,先用粗沙铺好井底,再放若干木炭,再铺一层鹅卵石,很快就将老井清理完毕。

第二天,村里的老百姓看到满满的清澈见底的井水,大家都高兴的很,称赞这里一口“连心红井”,称赞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之后,留守中央机关、红军和老百姓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年2月元宵节前,留守中央机关和红军接到命令要撤往禾丰。当红军踏上贡江上的浮桥时,村里的老百姓依依不舍进行了送别。

来源:会昌县委党校县委党史办

配音:文凯

监制:邹松泉

编审:杨新

原标题:《连心红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