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时下,会昌县1.1万亩制种水稻迎来收获,当地的制种农户抢抓农时,积极做好水稻收割,确保种子颗粒归仓、稳产丰收。
10月12日,在会昌县麻州镇大坪脑村水稻高质高效示范基地,连片的制种水稻已经成熟,粒粒饱满,两台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收割工序一气呵成,现场满是丰收的喜悦。制种农户蔡群锋说,由于今年气候、温度适宜,选优品种,认真做好了田管措施,收成比往年更高。
会昌县麻州镇制种农户蔡群锋:我流转了亩水田进行水稻制种,每亩能割到斤种子,按照现在市场收购价7.1元一斤来算,每亩利润是多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蔡群锋告诉记者,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的订单产业发展模式,全部种植了两优17华占制种水稻品种。同时,由于全面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建立了全流程技术服务保障,为制种产业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打牢了基础,进一步实现节本增效。
会昌县麻州镇制种农户蔡群锋:像我这亩水田,全部采用全程机械化,从育秧、翻耕、插秧、施肥、打药、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省工,像以前用人工收割,25个人同时进行的话,要四五天才能割完,现在我两台收割机一天半就能割完。
发展水稻制种,种子及时晾晒是关键。为抢抓农时,近年来,会昌县麻州镇投入5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水稻机械化烘干中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烘干服务,确保收获种子就地及时烘干,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对制种产量、质量的影响,保障农户的收益。
会昌县麻州镇制种农户蔡群锋:以前遇到阴雨天气不敢收割,谷子一般都会烂在田里面,长芽,现在我们有几台烘干机,每天可以烘到60吨,现在阴雨天气也可以割。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会昌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根据制种面积、产量等指标,分别对制种农户和制种乡镇进行奖补,同时设置水稻制种专项农业保险等保险补贴,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今年,全县共实施水稻制种面积1.1万亩,预计产量万公斤,目前,已陆续进入收割期,10月底前全部收割完成。
原标题:《会昌:1.1万亩制种水稻喜获丰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