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文武坝:打造红色名村孕育新生活力
客家新闻网温昌辉特约记者刘兆春
周末,暖阳高照。走进绵江河畔的会昌县文武坝镇文武坝村红色革命旧址群区,已见不到前些年残破的土房、斑驳的赤膊墙、坑洼不平和窄小的道路。而是错落有致、青瓦白墙、修旧如旧的传统客家风貌民居,更是规划合理、景色秀丽、功能齐全的园区,使得毛泽东旧居和粤赣省委旧址等遗址遗迹焕发出美丽乡村的淡雅清香和生机。
近年来,会昌县文武坝镇村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遗址遗迹保存完好的优势,以党群服务中心和风景独好园项目建设为主体,全面摸清家底、盘活既有资源、打造红色产业、推动红色名村建设与基层党建“三化”互促互融。
中共粤赣省委旧址。
摸清革命“家底”保护遗址遗迹
文武坝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积淀,曾是中共粤赣省委等驻地,毛泽东、左权、程子华等曾在文武坝村工作、生活和战斗过。年7月,毛泽东一行趟过绵水,登山会昌城郊的岚山,写下著名词章《清平乐会昌》,既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又有“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年七一等重要节日,旧址群内总是人头攒动,不少党员干部、学生团队和普通群众都来到这里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
为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当地组织力量广泛收集资料,从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本地老干部和普通群众中广泛收集资料文物,村支部还组织编制了红色名村资料汇编,相关材料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整理。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积极申请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保单位7处。先后发掘红色故事十余则,如报晓鸡、送军粮和跟着毛主席当红军等故事,是支持扩红和革命的真实写照,更有统计显示,该村建国前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达84人。这些史料资料不仅凝聚了村民民心,更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条件。
航拍风景独好园。
盘活既有资源壮大红色产业
为充分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会昌县、镇、村集思广益,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红色园区。自年起规划实施“风景独好园”项目,总投资约为4.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专业队伍,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山水田园、乡村人文资源,以毛泽东旧居和粤赣省委旧址群为灵魂,建设了“峥嵘记忆、民艺乡情、善水人家、运动娱乐、文化商业街”5个功能板块,拥有全国首座院落式红色数字陈展馆和江西省首个具有国际IP的专业极限运动公园,是集红色文化传承教育、休闲旅游度假、科普田园观光、运动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田园文旅示范区。如今,风景独好园项目已建成开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光顾,红色遗址遗迹孕育着新的希望。
打造红色新园,村民实实在在受益,社会效益逐渐显现。依托园区征地拆迁,几十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百余户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余户旧址群群众建房得到妥善安置,项目建设和后期物业吸收了本地几十名群众就业,村民尝到了生活的甜头,村庄和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基层党建“三化”联系服务群众
会昌县文武坝镇致力于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一支干部队伍,一支讲解队伍,切实做好传承工作。坚持“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标准,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由当地老党员、老干部、烈士后代等担任的“红色讲解员”为群众讲述革命故事,用鲜活的事例讲述战争时期的奋斗历史。支部“主题党日”不定期组织开展诵读红色家书、参观革命旧址等活动,重温革命,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融合的坚强堡垒。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年以来,全村递交入党申请书人员猛增至8个,35周岁以下且大专以上学历入党申请人达4人。
同时,文武坝镇致力于打造一个坚实的阵地,一个引领群众的场所,一个服务群众的港湾。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农家书屋及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阵地有效整合,打造以基层党建、文明实践和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组建村级组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