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作者:胡新龙金玲莉王璠王斯妤吴庭观李小飞陈东元吴美华

摘要:阐述了江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点,结合产业优势,针对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标准化生产和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快品牌建设、建立技术人员服务体系和拓展产业功能等建议,以期为江西省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对策。

猕猴桃属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雌雄异株藤本植物,又名萇楚、羊桃、阳桃及猕猴梨等,是20世纪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四大果树种类之一[1,2]。猕猴桃的果实营养丰富,有“水果之王”的美誉。中国作为猕猴桃的起源和分布中心,种质资源丰富,特别是以年全国猕猴桃资源普查为起点至今已有40余年,随着我国猕猴桃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逐步改变了世界猕猴桃产业格局[2,3]。根据《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达到29.1万hm2,总产量为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在世界猕猴桃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江西的猕猴桃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在省内11个设区市均有种植,据《江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资料表明,截至年底,江西猕猴桃栽培面积超过1.4万hm2、产量18.0万t,均居全国第6位,已成为省内第二大果树产业。猕猴桃产业作为江西农业九大发展工程之一,“十三五”期间,其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果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因此,为引导江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全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产业规模、管理模式、品种、销售模式、价格、效益等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其发展现状、特点,分析了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以供政府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及生产者参考。

1江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现状

1.1产业概况

江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猕猴桃生长和果实发育。江西省内的猕猴桃种植广泛,从海拔数十米的平原,到海拔m的高山均有栽培。江西猕猴桃产业从年开始规模化生产至今,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年),主栽品种为江西本土中华猕猴桃品种,有早鲜、魁蜜、金丰、庐山香、81-5-1等,促进了江西猕猴桃产业早期的形成与发展;第2阶段(~年),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兴起,美味猕猴桃因其果实品质更佳、耐贮性更好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主栽品种更新为美味猕猴桃,即金魁、徐香等,并引进了红阳等特殊果肉颜色的品种;第3阶段(~年),由于美味猕猴桃的品质和果形等问题,红阳、金艳等品种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主栽品种,新品种东红、金果等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同时,开始引种金圆、武植3号、G3、赣猕6号(毛花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等。

近10年来,江西省猕猴桃发展势头强劲,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图1)。截至年底,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1.4万hm2,其中挂果面积1.2万hm2,总产量18.0万t,较年的0.4万hm2、2.5万t(《中国农业统计资料()》),面积扩大了近3倍,产量增加了7.2倍。其中,栽培最大的县(市、区)为宜春市奉新县,面积约0.57万hm2,占全省的40.7%;其次是赣州市安远县,面积为0.27万hm2,占全省的19.3%;赣州市寻乌县居全省第3位,面积为0.1万hm2。另外,南昌市进贤县,抚州市东乡县、南城县,吉安市井冈山市,宜春市宜丰县,九江市武宁县、永修县、修水县,上饶市玉山县、弋阳县,赣州市信丰县、会昌县等12个县(区、市)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江西省内从事猕猴桃生产的主体有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其中,大型经济主体6个,包括江西菲乐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栽培面积hm2)、江西新西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栽培面积hm2)、江西新西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栽培面积hm2)、进贤中铁中基农业有限公司(栽培面积67hm2)、奉新县生态猕猴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栽培面积hm2)、江西苌楚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栽培面积67hm2)等,前4家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形成了“奉新猕猴桃”“赣南猕猴桃”等区域公用品牌和“菲乐奇果”“陈猕”“绿萌”“苌楚”等主要企业品牌。

图1~年江西省猕猴桃栽培面积与产量

资料来自《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年(年以后无猕猴桃产业数据)。下同。

猕猴桃果实还适合深加工,目前全省有3家专门从事采后加工的企业,以江西百丈山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产品有猕猴桃果糕、果脯等。另外,还有多家企业(合作社)从事猕猴桃苗木繁育。贮藏冷库座,贮藏能力1.5万t。

目前,全省种植的猕猴桃品种有12个(表1),主栽品种有4个,包括红阳、东红、金艳、徐香。近几年来示范推广的品种有金圆、武植3号、赣猕6号等。整个猕猴桃成熟期跨越了2个多月,自8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均有果实成熟,配合气调冷库可保存至翌年4月。

表1江西种植的猕猴桃品种信息

在调研的企业或合作社中,多数猕猴桃园的产量在9~18.75t/hm2之间,少数在9t/hm2以下或18.75t/hm2以上。销售渠道有市场批发、市场零售、供应超市、协议销售、观光旅游采摘与现场销售、线上电商销售等方式;销售价格:黄肉品种2~10元/kg、红肉品种10~20元/kg、绿肉品种2~8元/kg。从栽培模式上来看,大多是露地栽培,部分为大棚栽培。

1.2科技概况

江西是我国开展猕猴桃研究最早的省份之一。年,原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猕猴桃全国科研协作会,正式将猕猴桃列入国家农业发展计划,并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和新品种选育工作[1,2,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作为协作组的成员单位之一,围绕江西猕猴桃资源开展了调查、收集、评价与利用,先后选育出中华猕猴桃品种F.Y-79-1(魁蜜)、F.T-79-3(金丰)、F.T-79-5(早鲜)、79-2(庐山香)、81-1-26(素香)和X.L-79-11(怡香)等品种,并在江西及江南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为中国猕猴桃产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年,奉新县成立了全国首批县级猕猴桃研究机构——奉新县猕猴桃研究所,开始了猕猴桃资源收集、良种人工栽培试验。年,奉新县被列为全国猕猴桃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及相关地市试验站,围绕江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工作开展了猕猴桃的相关研究,尤其是江西农业大学在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筛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收集的毛花猕猴桃资源堪称国内外之首。同时,主产区的农技推广站也开展了大量的猕猴桃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除此之外,企业单位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攻关,在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或规范方面,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针对猕猴桃果皮脆弱、易受损伤的特点,设计全程柔性操作,分选系统可实现全自动化进料、去毛处理、称重分选、视觉检测、卸果、包装、溯源等一系列流程。

2江西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业规模小,总体上呈现分散状态

目前,江西猕猴桃产业规模小,由图2可知:年底,江西猕猴桃生产面积为0.45万hm2,仅为陕西(6.32万hm2)的7.1%、四川(4万hm2)的11.3%,排名全国第9位。按照《江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数据,“十三五”期间,江西省猕猴桃已跃居全国第6位(年底面积1.4万hm2),但与陕西、四川等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从江西省内主产区来看,奉新县(面积0.57万hm2)作为江西猕猴桃主产县占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的40.7%,其他14个主产县占59.3%(平均每个主产县面积为hm2);除3个万亩规模县(奉新县、安远县、寻乌县)外,其他12个主产县占32.9%(平均每个主产县面积为hm2)。从经营规模来看,奉新县31个专业合作社、余户从事猕猴桃生产,若按照31个专业合作社猕猴桃栽培面积占60%计算(0.34万hm2),其余余户猕猴桃栽培面积0.23万hm2,户平均栽培面积仅3.8hm2。从奉新县(典型县)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得出,省内其他主产县猕猴桃产业规模也呈分散状态。分散经营导致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果实成熟度控制、病虫害防控、采摘、包装、贮藏等很难进行有效的标准化生产,不利于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4]。

图2~年全国猕猴桃主产省份面积比较

2.2主栽品种良种化亟待解决,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完善

江西猕猴桃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品种选择一直处在探索过程中,尤其是主栽品种。红肉品种红阳、东红品质佳、效益好,但在生产中必须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膨大处理,果实才能达到商品果单果重的标准,但这可能带来食品安全的隐患,如红阳溃疡病发生普遍严重。黄肉品种金艳畸形果比例较高、耐贮性不理想、生长势过旺、釆前落果严重。总体来说,目前存在品种多、单个品种栽培面积小,品种区域性适应差,主导品种不明确,栽培、采收、釆后商品化等技术难以规范统一等问题。同时,栽培品种的配套雄株品种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的产量、品质等[1]。品种的适应性缺陷将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主栽品种良种化亟待解决[4]。

同时,猕猴桃良种优质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苗木质量不适于现代果树发展的需求。现阶段,江西省内的猕猴桃苗木繁育和经营仍以个体户为主,缺少现代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苗木生产企业,出圃苗木质量标准化程度低;苗木生产企业及种苗户受利益驱动而盲目炒作品种,品种名目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低价劣质苗木充斥市场;脱毒嫁接苗等优质苗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苗木检疫制度执行及监管缺失,不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2.3猕猴桃园建设中“四低”问题突出

总体上,江西猕猴桃园地建设存在“成园率低”“产量低”“商品果率低”“经济效益低”即“四低”问题。实践中普遍对猕猴桃园地建设规划认识不足,存在选择低洼地、排水不良地等建设猕猴桃园、盲目引进品种和园地建设标准低(简易支架搭架)、疏于田间管理等问题。笔者在调研和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相当部分的猕猴桃园地处于半荒废状态,普遍存在管理粗放,重栽植、轻管护,以及早采、抢时上市等现象,进而导致产量低、商品果率低,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

江西猕猴桃产业规模从年的0.19万hm2增加至年的1.4万hm2,增长了7倍之多,但单产水平依然很低。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年的相关数据(年开始没有猕猴桃产业数据收录)表明,江西猕猴桃7年平均单产仅5.76t/hm2,为全国平均单产的51.6%、为最高单产河南产区(35.29t/hm2)的16.3%、为陕西的33.7%(图2)。年,江西猕猴桃单产水平为12.86t/hm2,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番,但与河南、陕西等省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同时,商品果率良莠不齐,发展较好的企业很少。以江西新西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对管理方式及果实品质标准要求高,果品可为“百果园”供货,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因其商品果率不高(约60%)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果园机械化水平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也较低,使用机械化作业的果园不足10%,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高。

图3~年全国主要猕猴桃生产省份平均单产情况

2.4营养生长过旺,采前落果现象严重

树体发育良好与雌花充分授粉受精是猕猴桃正常坐果的保证,然而江西省普遍存在猕猴桃采前异常落果的问题。目前,在江西猕猴桃生产中,授粉技术不成熟,且营养生长过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平衡是导致猕猴桃采前落果的主要因素。另外,猕猴桃授粉受精阶段对气象因素较为敏感,盛花期持续低温,降水过多易导致授粉受精不良,也是导致落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5,6]。

2.5研、产、用三者关系待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江西有3家省级高校或科研单位在从事猕猴桃的研究,内容涵盖品种选育、栽培、病虫害防控、保鲜、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各环节,并且积聚了大量科技成果,但是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例如,在品种和栽培技术方面,江西农业大学选育出了赣猕6号等毛花猕猴桃品种,研制了配套的栽培技术,但该品种在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中的认知度还不高,生产中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不多;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针对红阳等红肉品种产量低等问题,开展了提质增效技术的研究,但在实际生产中效果不显著;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针对主栽品种溃疡病危害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溃疡病高效药剂筛选研究,但防治效果不到65%。在采后的处理和加工能力方面,全省猕猴桃贮藏冷库座,贮藏能力为1.5万t,占年产量的8.33%;加工企业3个,加工能力为0.8万t,占年产量的4.44%,加工产品仅有猕猴桃果糕、果脯等;采后的处理和加工能力远远低于全国大宗水果的平均水平(苹果25%、柑橘10%)。在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或标准规范方面,虽然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针对猕猴桃果皮脆弱易受损伤的特点,设计的全程柔性操作系统可实现果实外观分级与包装,但在内在品质控制、贮藏保鲜、物流冷链系统等技术上仍十分缺乏。

因此,在进行猕猴桃产业化的同时,应系统地进行适宜江西发展的品种筛选、配套的栽培技术、釆后商品化等,制定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规程并开展培训。

2.6加强品牌建设力度,提高果品商品化水平

目前,江西猕猴桃生产经营主体商标多、品牌杂、各自为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品牌。加大江西猕猴桃品牌建设力度有助于提高猕猴桃果品市场竞争力,推进江西猕猴桃产业化进程,提高猕猴桃经济效益。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是提高商品一致性和销售价格、实现产后增值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生产者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3,7]。目前,江西省猕猴桃商品化处理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地方直接在果园进行人工分级、装箱和交易。江西多数企业没有预冷设施及清洗分级设备;冷链流通体系尚未完善,贮运不规范;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3对策与建议

3.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江西自年成立省猕猴桃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来,猕猴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前期在体系岗位专家和各试验站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种质资源。通过积极发挥国家、省级猕猴桃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势,强化科学研究先行,解决猕猴桃产业化生产、销售及加工过程中的问题。猕猴桃作为雌雄异株果树,在育种中雄性父本选择的盲目性大,杂交组合配置产生优异后代的预见性差,且概率极低。同时,猕猴桃的倍性复杂,多倍体特别是同源多倍体杂交育种因其倍性变异复杂,人工控制杂交后代选择预见性难以实现[1]。充分利用江西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野生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选育出适合江西本地的优良品种,将是江西猕猴桃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江西五大山脉(怀玉山脉、武夷山脉、九连山脉、罗霄山脉、九岭山脉)野生猕猴桃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增强本土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创新力度,在开发优良雌性品种的过程中,加强雄性品种的挖掘,建立完善的种质评价体系,为品种的更新提供科技支撑。同时,砧木的好坏和抗性差异也会给树体管理带来不同的表现性状,应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砧木资源的发掘,促进树体健康生长。科研工作者们要进一步研发栽培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如水肥一体化、轻简化整形修剪、重大病害绿色防控等)、产后商品化技术,并做好科研技术成果推广工作,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切实有效、可行的技术方案,从而保证和提高果品的品质,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4,7]。

3.2促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江西大部分猕猴桃园单产水平低,主要原因是由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同一品种的果实大小、硬度、糖度在采收时都有较大差异,导致口感不稳定而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标准化生产有助于形成市场,提高消费者对果品的辨识度。为此,以制定各主栽品种的生产技术标准,建立标准示范园,研发绿色安全、省力、提质增效的技术应用于果园土壤水肥高效管理,进行示范与推广应用,初步实现标准化种植、同质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8,9]。以新西兰佳沛为例,该品牌是世界果品行业少有的拥有品牌的公司,其品牌来源于严格的品质控制和标准化的产业链条以保证的优质果品,这种方式胜过任何一种针对消费者的营销形式。因此,需在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详实的地方标准。标准化生产包括苗木质量和管理程序等与国际接轨,对投入品、产品质量(大小、成熟度、重量等)、包装标志、认证认可等相关领域进行检测,要求结果必须符合地方标准要求,进而提高地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3]。

猕猴桃生产的产业化与组织化经营应以市场规律为前提,鼓励并扶持果农建立合作组织或果农协会,支持培育与农户联结紧密的合作经济组织,借鉴新西兰猕猴桃产业的成功经验,形成以合作组织或协会为纽带,构建“公司+科研机构+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进行猕猴桃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的资源和信息,促进产业的国内外衔接,达到进一步加快猕猴桃生产的产业化和组织化进程[2,10]。在江西省内的主产区中,奉新猕猴桃的栽培历史久、从业人员与企业队伍大,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壮大赣西北猕猴桃产业集群,以奉新、宜丰、靖安、铜鼓、瑞昌、武宁、修水等赣西北县(市)为未来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点县(市),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推进产后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库建设,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夯实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3.3加大区域品牌建设力度,打造“江西猕猴桃”优势品牌

发挥“奉新猕猴桃”“赣南猕猴桃”等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优势,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地理标志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11],为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

跟进创建更具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2,3],有机结合多层次的品牌优势,打造“江西猕猴桃”品牌,重点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做好品牌宣传工作,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积极利用产品展销会、推介会等,依靠抖音、快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