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44个,富硒农产品认证24个,“圳品”认证10个,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
喜人数据的背后,是会昌县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有力佐证。近年来,该县立足农业大县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会昌独好”乡村数字大脑,先行试点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治理,描绘出一幅幅智慧乡村新图景。
一个“大脑”管乡村透过数字乡村大脑,可以实时掌握各个基地的运营情况,并通过农场的后台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分析和智能化决策;浏览电商物流大屏,可以全面了解产地仓储物流发送情况及全县农产品电商上行情况,为全县“会昌独好”品牌推广以及富硒产品电商销售提供重要依据……
日前,小密花乡“会昌独好”数字乡村大脑驾驶总舱建成,综合汇集全县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治理场景建设的数字化成果,成了该县数字农业、富硒产业的展示窗口。
“这个平台以小切口介入数字农业、数字治理和数字党建等场景,按照低成本、重实效原则,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和数据系统,坚持试点先行,推进迭代提升,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富才介绍说。
“会昌独好”数字乡村大脑依托5G、物联网、GIS、人工智能、遥感等信息技术手段,将集成京东数字农场、移动数字乡村治理、电信5G+长效管护等众多乡村数字化手段,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汇聚和分析决策系统,成为全县数字乡村的总指挥中心,实现大脑总体调度,各应用端数字化管理,逐步推进完善数字乡村建设。
两项赋码理“三农”6月,通过创业致富的小密乡杉背村村民池裕生今年第一个主动向乡教育基金会捐款1万元,数字乡村积分位列当月榜首,引领着文明乡风。
这是会昌建立“会农码”,打造农户“信用卡”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该县积极开展家庭文明信用管理,将户籍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以户为单位建立“会农码”,从文明实践切入,农户通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换积分、兑商品、显价值。通过积分对用户实行“晋阶式”管理,以户为单位汇总成家庭荣誉总积分,自动生成黑铁、青铜、白银、黄金、铂金、钻石六个等级,每个等级再分1星至5星。根据户积分建立信用等级,户积分在分以上,评为文明信用户,在生产生活、经济金融等方面享受优惠。
此外,该县还建立“独好码”,打造农产品“身份证”。通过这个溯源码,导入京东农场生产管理标准和“谷语”智能化管控系统,建成信息共享的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同时,“独好码”也成了“会昌独好”品牌的品牌码。目前,会昌已注册“会昌独好”区域公用品牌,将县域多种农产品全部纳入“会昌独好”体系“独好码”。通过“独好码”,实现对“会昌独好”富硒农产品整个生长过程的可追溯,让消费者信赖。
目前,会昌县已对2个富硒种植基地、2个养殖基地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今后,我们将在万亩的富硒核心区域全面推进富硒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富硒产业示范基地,逐步扩大富硒产业规模、提升产业产值。”李富才说。
三大场景试应用初秋时节,走进会昌县金蛋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富硒脐橙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果园郁郁葱葱,孕育着新“硒”望。
“打药、抗旱、灌肥,手机APP都能提前告知或提醒,总体为农业生产增效30%至40%,大大地节约了成本。”较之传统农业管理方式,基地负责人吴承肖的工作有些新潮,只见他点开手机里的“京东农场”APP,马上就掌握了基地土壤墒情、湿度、温度和脐橙生长情况,“数字农业”应用让整个农业生产更加精细高效。
为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迈进,会昌县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京东农场数字示范基地,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运用实现对基地的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果园的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该县正在推进“数字治理”“数字党建”场景的试应用。农户通过文明信用管理积分,在“会昌独好”店兑换商品,在贷款、购房、公益性岗位安排上享受系列优惠。通过数据接入、一键跳转等方式,集成缴交水电费、广电网络费、医院挂号、教育安全、交通出行服务等20余项事项,实现高频事项掌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实现党建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提升新时代党建科学化水平。
“目前乡村治理已延伸拓展到赣服通、数字公交、生活缴费、便民服务,未来将有N个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乡村治理各领域核心业务全覆盖,逐步提升数字乡村水平,让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李富才说。
四项机制赋能量前不久,会昌县永隆乡居民林桂金通过“数字乡村”APP留言反映,居委会永兴路昂子寮下居民的入户路狭小难行,车辆出入非常不便,给老百姓生活造成不小影响。收到信息后,平台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将问题转给当地相关部门和居委会。不到半个月,他们就开始动工为村民修建一条长80米、宽4.5米的水泥路,真正做到了干部群众全天候“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过去有事到处找居委会干部,现在线上沟通,线下解决,平台有记录,干部服务好,解决问题快。”林桂金对“数字乡村”APP竖起了大拇指。
“数字乡村”APP为乡村治理和服务全面注入了智慧基因,提高了乡、村运转效率,有效解决了乡村服务“多、广、散、杂”等难点问题,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会昌逐步建立起四项机制:市场化运营机制,培育“振兴集团+乡镇子公司+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五级运营主体,实行市场化运营,确保可持续;产供销一体机制,形成“科研论坛—产地种植—产品加工—品牌认证—线上营销—物流快递”一条龙产供销体系;积分制管理机制,农户以贡献换积分、以积德换积分、以积分兑商品、以积分显价值;干群互评机制,群众对干部进行满意度评价,助推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径。
如今,数字元素正融入会昌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一幅数字兴业、数字治村、数字惠民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赣南日报作者:特约记者刘兆春通讯员华辛明编辑:黄松林张安然校对:刘敏值班主任:明心武编审:李忠生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