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乡里这个老兵调解室,帮助我们化解了矛盾,维护了我们和睦的邻里关系。”日前,会昌县站塘乡大坝脑村村民黄某某谈及前几天和同村村民潘某某产生的纠纷时激动地说。
原来,黄某某与潘某某因河滩菜地使用权产生分歧,矛盾激烈。站塘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指派老兵调解工作室前往调解。经实地勘察,并结合实际情况,老兵们在尊重农村风俗、遵守公序良俗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调解,仅用半天时间就化解了这起纠纷。
近年来,会昌县通过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打造“独好会昌”调解品牌,推广“品牌调解工作法”、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等一系列调解品牌创建活动,提升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形成调解工作的示范效应、联动效应、辐射效应和品牌效应,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年1月,会昌县司法局荣获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提升调解公信力,彰显“示范效应”。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老法官、老党员等知民情、擅调解、有威信的优势,积极推进个人品牌室创建工作,坚持把打造个性化、专业化调解室作为扩大品牌创建效应的重要载体。年至今,全县成立了城市社区“金海”调解室、筠门岭镇“筠安”调解工作室、西江镇“众合”调解工作室、晓龙乡“晓理情”调解工作室、小密乡“花乡”调解工作室、麻州镇“春风化雨”调解工作室、站塘乡“老兵”调解工作室、珠兰乡“明理”调解工作室、县侨联“连心桥”调解工作室等个人品牌调解室。目前全县共创建市级品牌调解室1个,县级品牌调解室8个;共有4人评为二级调解员、5人评为三级调解员、21人评为四级调解员;7人被聘为市级人民调解专家。通过以点带面、释放品牌效应,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全面提升,有力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形成调解工作合力,引领“联动效应”。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合力。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多元机制建设,指导县直有关部门成立了13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联合公安派出所、法庭开展联合调处行动,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得以化解,切实减轻了当事人诉讼成本。同时健全司法确认机制,对经各级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需要办理司法确认手续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实现诉与非诉的无缝隙对接。今年以来,累计做好诉调对接纠纷余起,警调衔接调处纠纷起。
扩大调解覆盖面,形成“辐射效应”。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推广“金海调解”“老兵调解”“情理法调解”等调解工作法,扩大调解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将全县28名“法律顾问”、名综治网格员纳入调解员队伍,形成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新模式,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拓宽法律服务,依托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等法律服务平台,打造预防纠纷、服务群众的前置窗口。今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余件,调解成功,调解协议涉及金额万余元。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品牌效应”。开展金牌调解员评比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大力宣传调解室职能作用,利用普法宣传进村(社区)入户大走访、法律服务送法下基层等活动活动,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社会知晓度,提高社会影响力,力争建设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品牌调解室,树立人民调解工作新标杆。(刘兆春刘玲饶劭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