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仲夏时节,行走在赣南城乡,满目苍翠,山欢水笑,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宽阔通畅的道路纵横交错,环境优美的公园游人如织……赣州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回响赣南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我市抢抓机遇,感恩奋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环境更加宜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住有所居托起群众“安居梦”

“我做梦都想不到,能住进宽敞明亮、舒适温暖的砖瓦房。”记者日前走进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新村,只见绿树掩映下的一栋栋农村新房格外漂亮,村民吴传寿正在打扫家里卫生。回想起曾经居住的土坯房,吴传寿说,多年前所居住的房子下雨天漏水、大冬天透风。好在享受到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政策,他和家人住上了安全宽敞的新房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城乡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让居民住房实现由住房紧缺到“居者有其屋”再到“住有所居,住有所乐”的华丽蜕变。《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国家部委鼎力支持,累计下达赣州农村危房改造指标45.2万户,安排补助资金56.02亿元,赣南老区69.52万户、近万农村贫困人群告别了低矮破旧、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住上了安全的放心房。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一说起住房问题,住在南康区新市民公共租赁住房小区里的罗玉英高兴地说,多亏国家的好政策,帮她解决了住房难题。小区不但环境好,功能齐全,而且租金便宜,做梦也想不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民生是振兴发展的首要关键,住房条件是衡量民生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年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30平方米提高到约50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平方米,高于小康标准,基本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我市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一项关键举措,并大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新建城市保障性住房,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1万户,让广大群众住上“放心房”“安心房”。

年,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重点项目,市委书记吴忠琼亲自领衔,高位推动、全力推进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工作,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获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赣州是全国唯一获这一综合性激励的非省会地级市。自年率先在全省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个、惠及群众14.35万户,往日一大批设施老旧、房屋破败、公共管理服务落后的老旧小区通过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管理现代的新时代美丽家园。

站在历史新起点,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正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四通八达铺就发展“腾飞路”

“自从文明大道、迎宾大道快速路通车后,我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少了很多,路也更好走了,每天上下班,心情都更舒畅。”市民吕女士家住赣州河套老城区,在赣州经开区上班。在快速路通车前,她至少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而现在提前半小时出门就够了,节省了不少时间。吕女士是赣州快速路的受益者,更是见证者,和她一样每天行驶在赣州快速路上的市民,都深切感受到了赣州快速路的便捷通达。

十年来,赣州不止是快速路,代表赣州城市快速发展的路桥建设数不胜数。

“过去,这条连接寻乌县城与广东的国道坑坑洼洼,漫天沙石,遇到下雨天路上更是泥泞不堪,沿线群众出行很不方便。”回忆这条路修通前的场景,寻乌县菖蒲乡黄田村村民罗国柱记忆犹新。他说,如今,这条道路一改过去窄小坑洼的面貌,成为一条“通、畅、安、美”的“四好”国道。

《若干意见》出台十年来,赣南铁路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年12月,赣瑞龙复线建成通车,赣州从此迈入动车时代;

年12月26日,昌赣高铁开通,赣南正式迎来高铁时代;

年9月30日,兴泉铁路开通运营,宁都、石城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通车,赣南革命老区有了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铁路。

近年来,随着我市铁路里程的不断延伸,赣州已成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节点枢纽之一,“两纵三横两放射”铁路网布局正在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形成,大广、厦蓉、宁定、寻全、兴赣等8条高速公路相继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占全省四分之一;新(改、扩)建国省道近公里,国省道干线基本实现县县双通;赣州黄金机场升为国际空港,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瑞金机场预计明年建成通航,赣州即将进入“双机场”时代。

十年振兴发展,赣南大地大城崛起、大道通衢、大网融通,拉近了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硬件差距。如今,一个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达全国、覆盖城乡、立体延伸、高效便捷的全国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赣南老区群众“出门通路、抬脚上车、日行千里”的梦想成为现实。

美丽蝶变提升群众获得感

“我是当塘村人,见证着蓉江新区的高速发展。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芜,如今竟然变成了景观精致、环境舒适的公园。”漫步在赣州蓉江新区滨江公园的健康步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满园的花红柳绿,家住蓉江新区福园小区的林大爷感慨万千。

如果说,在赣州基础设施建设中市民感受最直接的是道路带来的便利,那么,公园游园则是市民最为享受的建设内容。进入夏季,市民们徜徉在城市中,感受花香扑鼻,心中洋溢的是满满的幸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美丽赣州”建设,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据统计,全市目前完成多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并投入.87亿元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同时,赣州还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良好的生态成为老区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不仅仅是生态建设,一切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夯实。“家里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了,真方便。”这是兴国县高兴镇龙山村村民邱日东没有想到的。他说,过去都是挑水喝,遇到下雨天井水就变得有些浑浊,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每家每户都有了自来水,水量也大,不会断水,关键是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干净卫生。

用水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我市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解决近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集中供水率提高至93%、自来水普及率达91%,农村居民用水实现从“肩挑手摇”到“活水自来”的转变。

“以前我们村十分破旧,门前屋后到处乱糟糟的。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成了旅游风景区。”会昌县洞头畲族村村民蓝玉萍笑着点赞村容村貌的提升,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讲述洞头畲族村所经历的美丽蝶变。

近年来,洞头畲族村以绿色生态为依托,以畲族文化为引领,不断完善路网、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打造美丽宜居民族特色村寨,昔日边远贫困的畲族小山村已蝶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幸福村、旅游村。

十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文明示范乡镇建设和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如今,放眼赣南大地,南康家居小镇、安远三百山小镇、石城大畲温泉小镇、崇义君子谷小镇……一个个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化茧成蝶。这些特色小镇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十年振兴发展,赣南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一幅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在赣南大地铺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赣南畅游绿水青山、尽享生态之美。穿行赣南城乡,道路桥梁纵横交错,公园广场树绿花红,美丽乡村诗情画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赣南老区正焕发出新的魅力。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全媒体见习记者罗敏

编辑:李曦实习生谢期校对: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38.html